必发·bifa(中国集团)唯一官方网站

关于必发bifa 集团介绍 全球布局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媒体聚焦 业务领域 智能电网 智慧能源 智慧城市 必发888官网登录入口 卓越人才 人才理念 职业成长 博士后工作站 供应链管理 必发·bifa(中国集团)唯一官方网站
EN
必发·bifa(中国集团)唯一官方网站
bifa·必发(唯一)唐德刚|近代史传记:论帝国主义与晚清外患|上海女m|
发布时间:2025-09-20
  |  
  |  
文章来源:必发·bifa电子
字号:
A+ A- A

  美籍华人学者ღ✿✿★,历史学家ღ✿✿★、传记文学家ღ✿✿★、红学家ღ✿✿★。1920年生于安徽肥西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ღ✿✿★,就读于舒城中学ღ✿✿★。1943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(南京大学)历史学系获学士学位ღ✿✿★;1944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《西洋通史》ღ✿✿★;1948年赴美留学主修欧洲史与美国史ღ✿✿★,195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史学博士ღ✿✿★,后留校任教ღ✿✿★,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ღ✿✿★,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ღ✿✿★;1962年初起ღ✿✿★,在东亚研究所做研究员ღ✿✿★;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ღ✿✿★、亚洲研究系系主任ღ✿✿★;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ღ✿✿★。1981年访大陆先后在中国社科院国际关系所以及山东大学ღ✿✿★、西北大学ღ✿✿★、北京师范大学ღ✿✿★、安徽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讲课ღ✿✿★,并对研究生和史学工作者重点授课ღ✿✿★。1986年6月他携论文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“《红楼梦》国际学术讨论会ღ✿✿★,并数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ღ✿✿★。主要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ღ✿✿★、亚洲史ღ✿✿★、西方近代史ღ✿✿★、西洋文学史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上海女mღ✿✿★、教学和写作等ღ✿✿★。著有《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-1911》《美国民权运动》《中美外交史》《顾维钧回忆录》《史学与红学》《晚清七十年》《从晚清到民国》等作品ღ✿✿★。

  在谈“帝国与民国之蜕变”的拙著里ღ✿✿★,笔者曾不揣浅薄上海女mღ✿✿★、斗胆地说过ღ✿✿★,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来看ღ✿✿★,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ღ✿✿★,几乎是千年未变ღ✿✿★;而鸦片战后ღ✿✿★,则几乎十年一变ღ✿✿★。何以在社会经济方面ღ✿✿★,我们的传统历史是“静如处子”ღ✿✿★,现代又“动如脱兔”呢?恕我要言不烦ღ✿✿★,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变局ღ✿✿★,实是西方东来的“帝国主义”推动的结果ღ✿✿★。

  “帝国主义”(imperialism)又是个什么东西呢?这一问题对我们这一辈20世纪上半纪出生的华裔男女ღ✿✿★,还需要解释吗?那一部血淋淋的“帝国主义侵华史”ღ✿✿★,便是我们一辈子实际生活经验的主要部分ღ✿✿★。不提也罢ღ✿✿★,提起来ღ✿✿★,我们会血脉贲张ღ✿✿★、咬牙切齿ღ✿✿★。

  以上这份民族感受ღ✿✿★,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ღ✿✿★。这是我们亲身体验出来的ღ✿✿★,有什么好否定的呢?因此我国一般史家和国共两党的官方ღ✿✿★,都会肯定“帝国主义”是近代中国的万恶之源ღ✿✿★。马列派的史学家ღ✿✿★,更会把它概念化一番说ღ✿✿★:帝国主义何以是万恶之源呢?因为它是“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”ღ✿✿★。万恶之源的上面ღ✿✿★,还有一个总源“资本主义”ღ✿✿★。

  可是这些说法ღ✿✿★,却不为很多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ღ✿✿★。他们之间有许多极有火候的历史家ღ✿✿★,甚至是最有权威的泰山北斗ღ✿✿★,如当今剑桥学派的开山宗师费正清教授等ღ✿✿★,他们却认为“西方帝国主义”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存在的ღ✿✿★。它只是由于革命党人(包括国共两党)不断的宣传ღ✿✿★,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的一种幻觉ღ✿✿★。——虽然他们也并不否认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却是一宗不折不扣的“帝国主义”ღ✿✿★。

  日本人呢?在他们战败之初ღ✿✿★,倒颇有些忏悔心态ღ✿✿★。可是近年来ღ✿✿★,他们就逐渐地把他们在中国大陆赤裸裸的奸掳焚杀说成“进出中国”了ღ✿✿★。只是日本这批“进出论者”引经据典的功力ღ✿✿★,无法与西方的“幻觉论者”相提并论罢了ღ✿✿★。

  朋友ღ✿✿★,时间是可怕的ღ✿✿★。以感情写历史ღ✿✿★,也是靠不住的ღ✿✿★。君不见20世纪后半纪(尤其是近30年)才出生的中青年华裔男女ღ✿✿★,他们对“南京大屠杀”ღ✿✿★、对“佳木斯细菌试验所”等的情感反应ღ✿✿★,就不会像他们父执辈那样椎心泣血了ღ✿✿★。君不见ღ✿✿★,抗战期间站在不同阵地的一些华裔同胞ღ✿✿★,他们对日本战犯不也有颇为不同的量刑心理……再过些年ღ✿✿★,纵是华裔大学生恐怕也要靠历史百科全书ღ✿✿★,才能粗知“帝国主义”的定义了ღ✿✿★。

  写历史的目的是保存某一段历史的真相ღ✿✿★,传之后世ღ✿✿★,警惕将来ღ✿✿★。历史家应该实事求是ღ✿✿★、心平气和ღ✿✿★。他不应为某一时代的喜怒哀乐所局限而笔端常带感情ღ✿✿★。所以像“帝国主义”这样的议论未定之辞(debatable subject)ღ✿✿★,就应该言简义赅地去搜搜它的根ღ✿✿★,再做论断ღ✿✿★。

  若谈“帝国主义”的根源ღ✿✿★,我们就不能不上溯到历史上的“扩张主义”(expansionism)ღ✿✿★。扩张主义是个洋名词ღ✿✿★。我们文化中的同义字大致是“强凌弱ღ✿✿★、众暴寡”ღ✿✿★。它是“人性”(human nature)中绝对存在的一面ღ✿✿★,也是最丑恶的一面ღ✿✿★。它也是“社会达尔文主义”(Social Darwinism)所揭露的“人类社会行为”(human social behavior)ღ✿✿★,甚至“动物社会行为”(animal social behavior)中经科学家证实的“客观实在”ღ✿✿★。

  在人类历史上ღ✿✿★,“扩张主义”之动机是多方面的ღ✿✿★。它包括疆土ღ✿✿★、经济ღ✿✿★、政治ღ✿✿★、宗教ღ✿✿★、文化ღ✿✿★、虚荣ღ✿✿★、色欲ღ✿✿★、嫉妒乃至日常的衣食住行ღ✿✿★、七情六欲ღ✿✿★。其中任何一面ღ✿✿★、多面或全面ღ✿✿★,都可引起群居人类向外扩张的社会行为ღ✿✿★。

  所以现代西方的“帝国主义”ღ✿✿★,盖亦起源于近代欧洲的“扩张主义”ღ✿✿★。这一点ღ✿✿★,任何国家ღ✿✿★、任何派别的历史学者ღ✿✿★,大致都可完全同意ღ✿✿★。

  欧洲民族何以于近代忽然大肆“扩张”起来呢?而近代欧洲扩张主义又是个什么性质呢?为着一般中文读者的方便起见ღ✿✿★,我们最好还是把中西史籍对比着看ღ✿✿★,将这桩史实简单地从头叙述一遍ღ✿✿★,再及其他ღ✿✿★。

  中西“封建制”(feudalism)之崩溃ღ✿✿★,时间上虽相去1700余年ღ✿✿★,在性质与形式上则颇为相似ღ✿✿★。中国在封建末季的“战国时代”ღ✿✿★,王纲解纽ღ✿✿★、五霸争雄ღ✿✿★,结果导致百家争鸣ღ✿✿★、诸子蜂起ღ✿✿★,终于孕育出一个学术思想ღ✿✿★、政治经济ღ✿✿★、军事外交ღ✿✿★、社会生活等彻头彻尾的“解放运动”——它也是我东方文明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史实ღ✿✿★。可惜这个光辉灿烂的运动ღ✿✿★,最后竟以最惨痛的“焚书坑儒”的方式结束了ღ✿✿★。自此以后ღ✿✿★,我民族的智慧ღ✿✿★,就被帝王将相和儒教圣贤牵着鼻子ღ✿✿★,一牵两千年ღ✿✿★。所以汤恩比大师说ღ✿✿★,中国文明自此便一蹶不振了ღ✿✿★。

  且看西方呢?古希腊ღ✿✿★、古罗马的文明原也是辉煌灿烂的ღ✿✿★。不幸它们于四至五世纪之间ღ✿✿★,为“民族大迁徙”所腰击ღ✿✿★,竟被诸蛮族入侵(亦如我国史上的“五胡乱华”)ღ✿✿★,弄得四分五裂ღ✿✿★。可是这些西方蛮族ღ✿✿★,一面虽毁坏了罗马文明ღ✿✿★,另一面却又自身“罗马化”——其情亦如我国的五胡汉化ღ✿✿★。值此扰攘期间ღ✿✿★,那原为罗马时代“旁门左道”的基督教会乃乘虚而入ღ✿✿★。其情况亦如佛教大盛于我国南北朝之间也ღ✿✿★。经过数百年之混乱ღ✿✿★,整个欧洲终于被基督教所征服而形成一个庞大的“基督世界”(Christendom)ღ✿✿★。(在东方ღ✿✿★,佛教便没有这个福气了ღ✿✿★。)

  在这个基督世界里ღ✿✿★,那些流窜的蛮族(今日欧洲白人的祖先)逐渐定居ღ✿✿★。其罗马化ღ✿✿★、基督化了的酋长们ღ✿✿★,也就逐渐地落实他们部落的统治而变为(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类似的)封建诸侯了ღ✿✿★。他们各自霸占土地ღ✿✿★、豢养农奴ღ✿✿★、组织庄园ღ✿✿★,不断地增进生产以自肥ღ✿✿★。而与他们平行发展的“基督教会”除霸占土地之外ღ✿✿★,还兴办教育ღ✿✿★、建筑教堂ღ✿✿★、规范文化ღ✿✿★、包办上帝以自尊ღ✿✿★。这样便形成了他们“政”(state)ღ✿✿★、“教”(church)两头大的“中世纪文明”(medieval civilization)了ღ✿✿★。

  因此ღ✿✿★,就中世纪文明的本质而言ღ✿✿★,无封建诸侯与封建生产制ღ✿✿★,则蛮族社会便无法安定ღ✿✿★,原始农业便无法增产ღ✿✿★。无教会与上帝ღ✿✿★,则诸蛮族各“拜”其“拜”ღ✿✿★,小拜拜拜大拜拜ღ✿✿★,亦不成其为宗教ღ✿✿★,不成其为文化ღ✿✿★。所以ღ✿✿★,封建诸侯与教会司铎在中世纪亦各有其文化任务与历史功勋ღ✿✿★。双方配合适度ღ✿✿★,亦可使庶民乐岁终身饱ღ✿✿★,凶年得免于死亡ღ✿✿★。安居乐业ღ✿✿★、弦歌处处ღ✿✿★,煦煦然ღ✿✿★,固亦有三代之遗风焉ღ✿✿★。已故吾师中古史权威之艾文斯(Austin P. Evans)教授ღ✿✿★,总以中古社会生活为人类社会生活之理想境界ღ✿✿★,良非虚奖ღ✿✿★。君不见马丁·路德乎?路氏对教会腐败ღ✿✿★,虽恨不得与之偕亡ღ✿✿★,而对封建诸侯则颇能曲谅ღ✿✿★,亦自有其卓见也ღ✿✿★。

  但是历史毕竟是随时间移动的ღ✿✿★。所谓“此一时也ღ✿✿★,彼一时也”ღ✿✿★。封建制ღ✿✿★、庄园制ღ✿✿★、基尔特制ღ✿✿★,虽俱有其历史任务ღ✿✿★,然任务完成ღ✿✿★、时移势异ღ✿✿★,时势变而制度不变ღ✿✿★,它们就成为进化的绊脚石ღ✿✿★,历史的反革命了ღ✿✿★。

  中世纪封建文明ღ✿✿★,以善自培植而达于饱和状态bifa·必发(唯一)ღ✿✿★,一个“解放运动”(如中国古代之“百家争鸣ღ✿✿★、诸子蜂起”)就应运而生了ღ✿✿★。可是中西封建社会之崩溃却同源而殊途ღ✿✿★。我国的“诸子蜂起”ღ✿✿★,终以诸子同坑而结束ღ✿✿★。欧洲则因为出不了一个秦始皇ღ✿✿★,收束不了这个“处士横议”的局面ღ✿✿★,因此现代欧洲为反抗“政”“教”两大桎梏的“解放运动”就像一窠蜂子ღ✿✿★,向四处爆炸了ღ✿✿★。其出现方式如“宗教改革”“商业革命”“方言文学”ღ✿✿★、违反教义的科技探讨ღ✿✿★、规复原本为基督徒所不悦的“罗马法”之研究与施行等等ღ✿✿★,总之一个广义的“文艺复兴运动”ღ✿✿★,乃如野火之燎原ღ✿✿★,一发而不可收ღ✿✿★。欧洲的天地太小了ღ✿✿★,它们火花四射ღ✿✿★,很快地就烧遍五大洲ღ✿✿★。它们结束了欧洲的“大黑暗时代”ღ✿✿★,便把人类的文明自“中古”推入“现代”ღ✿✿★。因此一部300年的“现代世界通史”ღ✿✿★,就变成一部“欧洲的扩张主义”的历史了ღ✿✿★。

  所以现代欧洲的向外扩张有善恶的两面性ღ✿✿★。其“善”的一面ღ✿✿★,则涵盖由西欧开始的“现代文明”各方面(various aspects)的向外传播ღ✿✿★。其形而上各方面或可概括之为“德先生”(民主和相关的观念)ღ✿✿★,其形而下者便是“赛先生”(科学)了ღ✿✿★。

  而“扩张主义”的“恶”的一面ღ✿✿★,则是欧西白种民族国家利用其先进科技成果ღ✿✿★,向落后地区奸掳焚杀ღ✿✿★,做赤裸裸的掠夺ღ✿✿★、侵略和侮辱ღ✿✿★。

  因此ღ✿✿★,这一现代的欧西扩张主义ღ✿✿★,其“善”的一面的传播ღ✿✿★,虽非其原来的“动机”ღ✿✿★,然其“结果”则不无可取ღ✿✿★。举个有关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例子“刷牙”ღ✿✿★,无“西风东渐”ღ✿✿★,让我们“洋化”一番ღ✿✿★,我们早起不刷牙ღ✿✿★,岂不难过乎哉?这一点我们就要拜侵略者之赐了ღ✿✿★。

  可是这一类“原本无心”的“牙刷主义”的传播ღ✿✿★,终抵不掉他们那“存心作恶”的炮打火烧ღ✿✿★、走私贩毒ღ✿✿★、“华人与狗”等罪恶行为ღ✿✿★。这“恶”的一面ღ✿✿★,就是不折不扣的“帝国主义”和“殖民主义”(colonialism)了ღ✿✿★。

  所以ღ✿✿★,我们如果要讨论那些来自西方ღ✿✿★,本质上大同小异的什么“扩张主义”“殖民主义”和“帝国主义”ღ✿✿★,那我们就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们ღ✿✿★。我们如只为感情所驱使ღ✿✿★,而把“帝国主义”看成近代中国的“万恶之源”ღ✿✿★,这多少也有乖史实ღ✿✿★。因为它在枪杆ღ✿✿★、鸦片之外也还有些好东西ღ✿✿★。君不见ღ✿✿★,我们今天搞得轰轰烈烈的什么民主ღ✿✿★、人权ღ✿✿★、妇女解放等ღ✿✿★,不都是与“帝国主义”同船光临的吗?否则我们还不是在搞那个倒楣的“三从四德”?ღ✿✿★!

  可是ღ✿✿★,我们如果只看见人权ღ✿✿★、民主ღ✿✿★、科学ღ✿✿★、技术ღ✿✿★,而忘记了那杀人放火ღ✿✿★、贩毒走私ღ✿✿★,血淋淋的“帝国主义”“殖民主义”的本质ღ✿✿★,而胡吹或变相地胡吹ღ✿✿★,说什么“白种人的负担”(white mans burden)ღ✿✿★;把贩毒走私ღ✿✿★,说成只是提供一般商品ღ✿✿★;杀人放火ღ✿✿★,是为帮助落后地区开化ღ✿✿★,不得已而为之ღ✿✿★;武装侵略ღ✿✿★,是帮助愚昧帝国加入“世界社团”(world community)ღ✿✿★,纳入“条约体制”(treaty system)ღ✿✿★,那岂不变成“魔鬼的辩护士”ღ✿✿★、杀人犯和毒枭的律师了?ღ✿✿★!因此我们读历史ღ✿✿★、写历史ღ✿✿★,都应观其多面ღ✿✿★。窥豹之一斑ღ✿✿★、摸象之一块ღ✿✿★,便说教终生bifa·必发(唯一)ღ✿✿★,强人从己ღ✿✿★,那就无啥学术之可言了ღ✿✿★。

  再者ღ✿✿★,“帝国主义”也不是任何一个单纯的国家或民族所可包办的ღ✿✿★。它种类繁多ღ✿✿★,因国而异ღ✿✿★。葡ღ✿✿★、西ღ✿✿★、荷ღ✿✿★、英ღ✿✿★、法ღ✿✿★、俄ღ✿✿★、德ღ✿✿★、义ღ✿✿★、日等国扩张的方式ღ✿✿★,有其相同之处ღ✿✿★,也有其相异之处ღ✿✿★。

  纵是同一个国家ღ✿✿★,向同一地区侵略ღ✿✿★,其发展也不是平面的——它是因时而异ღ✿✿★,各有其纵深蜕变的程序的ღ✿✿★。此一时可作其大恶ღ✿✿★,彼一时为其本身利害之需要ღ✿✿★,或亦有若干善果ღ✿✿★,凡此都不可一概而论ღ✿✿★,或以偏概全也ღ✿✿★。

  现代西方帝国主义之通性为何呢?简单地说来ღ✿✿★,则是ღ✿✿★:滥用暴力ღ✿✿★,追求暴利ღ✿✿★,不择手段ღ✿✿★,绝情寡义ღ✿✿★。这条通例可以说是自1493年西ღ✿✿★、葡两国经教皇敕令(Papal Edict)中分地球开始ღ✿✿★,到1945年二次大战后日本投降为止ღ✿✿★,通用于450余年之间所有的帝国主义而不会有太大的偏差ღ✿✿★。

  在15ღ✿✿★、16世纪之间ღ✿✿★,西葡两国开始向海外扩张时ღ✿✿★,就是滥用暴力ღ✿✿★、追求暴利的ღ✿✿★。当时的受害者便是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沿海的黑人ღ✿✿★。西班牙人为掠夺土人ღ✿✿★,寻找金银ღ✿✿★,曾有“吃人肉”的可怕记录ღ✿✿★,葡萄牙人在非洲沿海ღ✿✿★,绑架土生黑人ღ✿✿★,贩卖为奴ღ✿✿★。其行为又岂止“绝情寡义”而已哉?迨达·伽马(Vasco da Gama)于1497年绕过好望角ღ✿✿★,直航印度两年后归来ღ✿✿★,获暴利60倍ღ✿✿★,真是羡煞西欧朝野ღ✿✿★。

  西ღ✿✿★、葡两国是西欧扩张主义的始作俑者ღ✿✿★。但是地球毕竟太大ღ✿✿★,两邦实在太小ღ✿✿★。两国向相反方向发展ღ✿✿★,主宰了三大洋(大西洋ღ✿✿★、印度洋ღ✿✿★、太平洋)ღ✿✿★,终于1521年由麦哲伦之绕地球航行而会师于东南亚时ღ✿✿★,已负荷太重ღ✿✿★。其后当地土著及东南亚华侨ღ✿✿★,虽受祸弥深——1602年西班牙人曾于菲律宾之大仑山(San Pablo del Monte)一举屠杀华侨两万四千余人ღ✿✿★;1639年于加拉巴(Calamba)再杀我华裔两万有奇——然其对中国大陆本土则始终未敢过分觊觎ღ✿✿★。葡萄牙人虽于1557年(明嘉靖三十六年)ღ✿✿★,潜入澳门建小货栈ღ✿✿★,并于台澎外海瞻望宝岛而惊其“福尔摩沙”(formosaღ✿✿★,葡语“秀美”也)ღ✿✿★。然限于国力ღ✿✿★,亦无法强占ღ✿✿★。

  迨荷兰人于1602年(明万历三十年)组织荷兰“东印度公司”(Dutch East India Company)向“东印度群岛”(今之印尼)发展时ღ✿✿★,曾一度乘机占领台湾之一角ღ✿✿★,然终于1662年(清康熙元年)为郑成功所逐ღ✿✿★。

  所以上述三个海权小邦ღ✿✿★,虽曾于16至18世纪之间ღ✿✿★,把整个东南亚(亦多为中国之旧藩属)弄得天翻地覆ღ✿✿★、海啸山崩ღ✿✿★,但是他们却始终未敢侵掠中国大陆ღ✿✿★,因此我大陆上明清两朝自郑和七航(1405—1433)收帆之后ღ✿✿★,便龟缩神州ღ✿✿★,睡其呼呼之大觉ღ✿✿★。对大门之外的西洋海盗ღ✿✿★,毫无所知ღ✿✿★,亦未加闻问ღ✿✿★。如对西班牙所操纵ღ✿✿★,以华裔海员为基础ღ✿✿★,独占亚美两洲的太平洋直达航运250年之“马尼拉邮船”(Manila Galleon,1565—1815)ღ✿✿★,我国官书竟无片纸记录ღ✿✿★,酣睡之沉ღ✿✿★,亦可惊矣ღ✿✿★!我国明清两代朝野ღ✿✿★,黄粱一梦400年(1433—1839)ღ✿✿★,迨鸦片成患ღ✿✿★,西来毒贩欺人ღ✿✿★,一觉醒来ღ✿✿★,已景物全非矣ღ✿✿★!

  若论欧西各国东向扩张之先后ღ✿✿★,英国实在出道甚晚ღ✿✿★。但是英国却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全面ღ✿✿★、最耐久ღ✿✿★,最能因时制宜ღ✿✿★、随机应变ღ✿✿★、不拘一格ღ✿✿★、花样繁多而后来居上的帝国主义ღ✿✿★。事实上ღ✿✿★,一部晚清中国外交史ღ✿✿★,便是一部“中英外交史”ღ✿✿★。俄ღ✿✿★、法ღ✿✿★、日附庸而已ღ✿✿★,美国则英之尾闾也ღ✿✿★。

  英人做有计划之东侵盖始于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(East India Company, England)之创立ღ✿✿★。该公司为一私营之商业组织ღ✿✿★。然盎格鲁-撒克逊民族所特有的和衷合作ღ✿✿★、窝里不反的民族精神ღ✿✿★,竟能使该公司拥有政治权力与英国之国家武力相配合ღ✿✿★,全面向外扩张ღ✿✿★。其第一目标盖为印度之“蒙古王朝”(Mogul Empireღ✿✿★,或译蒙兀儿王朝ღ✿✿★、莫卧儿王朝)也ღ✿✿★。蒙古王朝斯时已弱点毕露ღ✿✿★,治下诸侯林立ღ✿✿★,内讧不已ღ✿✿★,乃予英国之东印度公司以可乘之机ღ✿✿★。其时入侵印度除已式微之葡萄牙人之外ღ✿✿★,原有英法二强ღ✿✿★。然两雄相争ღ✿✿★,法人终非敌手ღ✿✿★。笔者今犹忆及数十年前在大陆上初中时ღ✿✿★,老师教世界历史课ღ✿✿★,曾大谈“英国小将克乃武(Robert Clive)大败法国老帅杜普雷(Dupleix)”之历史故事ღ✿✿★,有声有色ღ✿✿★,至今不忘ღ✿✿★。杜普雷于1757年被克乃武逐出印度ღ✿✿★。印度乃为英国所独吞ღ✿✿★,一吞200年ღ✿✿★,至二次大战后始恢复独立ღ✿✿★。

  英人东侵之第二主要目标厥为中国bifa·必发(唯一)ღ✿✿★。然其时正值我国乾隆盛世ღ✿✿★。中央权力方浓ღ✿✿★,沿海诸省亦无懈可击ღ✿✿★。中英交往乃限于国际之贸易ღ✿✿★。唯英国此时尚处于工业革命前期ღ✿✿★,钟表ღ✿✿★、呢绒等少数制造品之外ღ✿✿★,无太多商品足资供应ღ✿✿★,而我国之丝ღ✿✿★、茶ღ✿✿★、瓷器则可无限外销上海女mღ✿✿★。因此中英贸易初期ღ✿✿★,英方“逆差”殊甚ღ✿✿★,全凭金银硬币以为挹注ღ✿✿★。

  不幸我国之“顺差”贸易ღ✿✿★,不数稔便迅速逆转ღ✿✿★。至1773年(乾隆三十八年)ღ✿✿★,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专卖权(monopoly)之后ღ✿✿★,我国顺差瞬即变为逆差ღ✿✿★,以致一泻如注ღ✿✿★,不可收拾ღ✿✿★。

  鸦片原产于南洋ღ✿✿★、印度ღ✿✿★、波斯ღ✿✿★、土耳其等地上海女mღ✿✿★,而以印度为最佳最夥ღ✿✿★。明季列为藩属“贡品”ღ✿✿★。盖鸦片原为极有效之药物也ღ✿✿★。清初南方沿海始见“竹管啖烟”之陋习ღ✿✿★,盖亦传自海外ღ✿✿★,鸦片遂成为毒品矣ღ✿✿★。

  顺康之间(1644—1722)满族入主未久ღ✿✿★,朝气蓬勃ღ✿✿★;而中土于大乱之后ღ✿✿★,人口大减ღ✿✿★,物阜民殷ღ✿✿★。政府亦能下级服从上级ღ✿✿★,全国服从北京ღ✿✿★,朝廷政令颇能一竿到底ღ✿✿★。烟毒初现ღ✿✿★,政府即申严禁之令ღ✿✿★,故亦不足为大患ღ✿✿★。不期嘉道之际(1796—1850)ღ✿✿★,清朝之盛世已邈ღ✿✿★,衰竭之周期将届ღ✿✿★。朝政不纲ღ✿✿★,地方官吏之贪污腐化尤不可遏ღ✿✿★,鸦片禁令乃渐成具文ღ✿✿★。

  其尤不可抗拒者ღ✿✿★,则为大英帝国挟其吞噬印度之余威ღ✿✿★,官商一体ღ✿✿★,扬帆东来ღ✿✿★,载其印度之高级鸦片ღ✿✿★,在我沿海做武装走私ღ✿✿★。其囤集走私鸦片之趸船ღ✿✿★,有时竟泊于广州城郊之黄埔ღ✿✿★!“滥用暴力ღ✿✿★,追求暴利”莫此为甚ღ✿✿★。年前笔者游黄埔ღ✿✿★,导游者告诉我ღ✿✿★:“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‘黄埔军官学校’之故址也ღ✿✿★。”我也告诉他ღ✿✿★:“比军校更早一百年ღ✿✿★,此亦英国人走私贩毒ღ✿✿★,鸦片堆栈之故址也ღ✿✿★。”导游愕然ღ✿✿★。

  近年来曾有中西历史学家ღ✿✿★,坚持“鸦片战争非为鸦片而战”之学说ღ✿✿★。他们认为“鸦片”只是一种商品ღ✿✿★,由英商运抵南中国外海伶仃洋中之小岛ღ✿✿★。其销行中国内地则全由中国本身极有效率之走私商人接运之ღ✿✿★,非英人之责任也ღ✿✿★。此一学说ღ✿✿★,真是历史学界的奇谈怪论ღ✿✿★。

  笔者定居纽约市40余年ღ✿✿★,对本市贩毒掌故可说了如指掌ღ✿✿★。所知个体毒贩ღ✿✿★,大至亿万富翁之毒枭ღ✿✿★,小至当街兜售“白面”之八九岁儿童ღ✿✿★,可说“阅人多矣”ღ✿✿★。以美国今日缉毒机关之有效ღ✿✿★,科学方法之新颖——偶读其官方缉毒报告ღ✿✿★,直如科幻小说ღ✿✿★,然终不能禁ღ✿✿★。驯至每况愈下ღ✿✿★,全世界之最大都市ღ✿✿★,今竟为毒犯所征服ღ✿✿★。目前联邦政府于国内束手无策之情况下ღ✿✿★,只有乞助于友邦ღ✿✿★,冀图直捣“金三角”之老巢ღ✿✿★,亦未见有若何效果ღ✿✿★。噫嘻呼ღ✿✿★,缉毒之难ღ✿✿★,岂踞坐皮椅ღ✿✿★,于象牙之塔内放言高论的教授先生ღ✿✿★,所能知其万一?ღ✿✿★!

  区区读史之余ღ✿✿★,每做遐想ღ✿✿★:设有超级帝国主义ღ✿✿★,以激光炮ღ✿✿★、原子弹诸武器为后盾ღ✿✿★,强运千吨今日最精纯之“中国白粉”(China White)ღ✿✿★,泊舟于纽约港内之“艾丽丝小岛”(Ellis Island)以供应市内之大小毒贩ღ✿✿★,则伟大之纽约市将成何世界?美国又成何国家?华府白宫对此超级毒枭之反应又何如哉?此不正是当年道光爷陛下的中国吗?ღ✿✿★!

  明乎此ღ✿✿★,吾人当知19世纪之英国便是人类历史上ღ✿✿★,若是之空前绝后的最大毒枭也ღ✿✿★!明乎此ღ✿✿★,则鸦片商品论者ღ✿✿★,也就很难自圆其说了ღ✿✿★。

  有的学者可能还要辩论说ღ✿✿★:鸦片之为害一事也ღ✿✿★。鸦片之沦为中英战争之导火线ღ✿✿★,则又另一事也ღ✿✿★。以逊清政府当年之颟顸愚昧(ignorance)ღ✿✿★、闭关自守(seclusion)ღ✿✿★、反商(anti-commercialism)ღ✿✿★、排外(anti-foreignism)ღ✿✿★,纵无鸦片ღ✿✿★,则其他任何一“片”——麦片ღ✿✿★、米片ღ✿✿★、溺片(尿片)——亦均可为“麦片战争”……“溺片战争”之导火线ღ✿✿★,岂独鸦片已也?中英之战势在必发ღ✿✿★,非鸦片之过也ღ✿✿★。此言实昧于历史事实之又一胡说ღ✿✿★。

  有关“鸦片战争”(1839—1842)之中西史籍无虑数百种ღ✿✿★。今日史家对战争之经过ღ✿✿★,盖均已耳熟能详ღ✿✿★,不须争辩ღ✿✿★。拙作限于篇幅ღ✿✿★,亦无法重叙史实ღ✿✿★。然该次战争之基本性质ღ✿✿★,有待研讨之处则正多也ღ✿✿★。

  须知“鸦片”为当年中英战争中ღ✿✿★,英方无可代替之“商品”也——其获利之丰(读者试看今日之毒贩便知)ღ✿✿★,天下无双ღ✿✿★;其有助于当年英国国库之收入(national revenue)ღ✿✿★,亦不可或缺ღ✿✿★;其有助于英伦之繁荣ღ✿✿★、“国民所得”之增长ღ✿✿★,与夫绅士淑女生活水准之提高ღ✿✿★,也出乎想象——试看伦敦ღ✿✿★、香港等地19世纪所建ღ✿✿★,今日仍巍然兀立之高楼大厦ღ✿✿★,有几座与鸦片无关?(君知否?这类建筑ღ✿✿★,纽约与波斯顿ღ✿✿★,间亦有之ღ✿✿★。英人垄断了印度高等鸦片ღ✿✿★;波斯ღ✿✿★、土耳其产之次等货ღ✿✿★,美商营之也ღ✿✿★。)

  总之ღ✿✿★,“鸦片贸易”(opium trade)为当年英伦朝野ღ✿✿★,国脉民命ღ✿✿★,生计攸关ღ✿✿★,不可或缺之国际贸易ღ✿✿★。女皇与国会ღ✿✿★,均不惜为之一战ღ✿✿★。可是英国国会档案不昭示乎ღ✿✿★,英国议员之反对战争者ღ✿✿★,岂非所在多有?此则只见树木ღ✿✿★,不见森林ღ✿✿★,小史之见也ღ✿✿★。英国与美国一样ღ✿✿★,毕竟是个有言论自由的民主国家嘛ღ✿✿★!珍珠港事件之后ღ✿✿★,美国国会之内还不是有人反对对日宣战ღ✿✿★!

  所以我们敢断言ღ✿✿★:“鸦片战争中英双方皆为鸦片而战也ღ✿✿★。”否则它就不叫“鸦片战争”了ღ✿✿★。1776年开始的“美国独立战争”ღ✿✿★,是由中国的乌龙茶叶引起的ღ✿✿★。该战争非为茶叶而战ღ✿✿★,因此它就不叫“茶叶战争”了ღ✿✿★。

  答曰ღ✿✿★:唯唯否否ღ✿✿★。何也?曰ღ✿✿★:若无林文忠公“入即正法ღ✿✿★,船货归官”的铁腕政策ღ✿✿★,则“鸦片战争”便不会爆发ღ✿✿★!盖清廷至此ღ✿✿★,禁烟已百余年ღ✿✿★。然鸦片之祸ღ✿✿★,愈禁愈炽ღ✿✿★;鸦片贸易愈禁愈大ღ✿✿★。“鸦片战争”原为鸦片而战嘛ღ✿✿★!如鸦片之禁令始终只是一纸具文ღ✿✿★,则英国又何必发动什么鸦片战争呢?无奈鸦片之祸ღ✿✿★,至道光中叶已至不可收拾之程度ღ✿✿★。世界上任何有自主权的国家ღ✿✿★,为着一己生存ღ✿✿★,都非禁不可ღ✿✿★。

  吾人今日如试一重读1838年(清道光十八年)鸿胪寺卿黄爵滋奏《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》一折的原文ღ✿✿★,则知正当进出口商人经营所获ღ✿✿★,“较之鸦片之利ღ✿✿★,不敌数十分之一ღ✿✿★。故夷人之着意ღ✿✿★,不在彼而在此”ღ✿✿★。又说到罚轻瘾重ღ✿✿★,吸毒者“刻不可缓……查旧例ღ✿✿★:吸食鸦片者ღ✿✿★,罪仅枷杖ღ✿✿★。其不指出兴贩者ღ✿✿★,罪杖一百ღ✿✿★,徒三年ღ✿✿★。然皆系活罪ღ✿✿★。断瘾之苦ღ✿✿★,甚于枷杖与徒ღ✿✿★。故甘犯明刑ღ✿✿★,不肯断绝ღ✿✿★。若罪以死论ღ✿✿★,是临刑之惨急ღ✿✿★,更苦于断瘾之苟延ღ✿✿★。臣知其情愿绝瘾而死于家ღ✿✿★,必不愿受刑而死于市……”(见黄著《黄少司寇奏疏》)ღ✿✿★。这种叙述之真切ღ✿✿★,以今日纽约毒祸与之相印证ღ✿✿★,都是符契相合的ღ✿✿★。至于那禁烟名句说ღ✿✿★,烟如不禁ღ✿✿★,则将来“不唯无可筹之饷ღ✿✿★,亦且无可用之兵”ღ✿✿★。中国如衰败到那步田地ღ✿✿★,则“鸦片战争”就没有“非打不可”之必要了ღ✿✿★。这一个境界却正是英国这个大毒枭ღ✿✿★,在鸦片战前所企盼的中国啊ღ✿✿★!出乎他们意料的则是道光皇帝竟然派出一个有为有守ღ✿✿★、敢作敢为的林则徐ღ✿✿★。林某既然真的要禁起烟来ღ✿✿★,真的means businessღ✿✿★,则这场战争才真的就“非打不可”了ღ✿✿★。一战四年ღ✿✿★,中国大败亏输ღ✿✿★,落得个“五口通商”“割让香港”的结果ღ✿✿★,在本篇正文中ღ✿✿★,就不必细述了ღ✿✿★。

  “鸦片战争”之战与不战之权ღ✿✿★,操之于大英帝国的首相与国会ღ✿✿★。林钦差被动应变而已ღ✿✿★。他如要认真地禁烟ღ✿✿★,不管贵钦差是林则徐ღ✿✿★、张则徐ღ✿✿★,都要挨打了ღ✿✿★。是耶?非耶?

 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——一次是“全仗”(“鸦片战争”ღ✿✿★,1839—1842)ღ✿✿★,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“半仗”(“第二次鸦片战争”ღ✿✿★,亦名“英法联军”之役ღ✿✿★,1856—1860; “八国联军”侵华ღ✿✿★,1900—1901ღ✿✿★,史家也称之为“拳乱”“义和拳”ღ✿✿★,扶清灭洋之乱也)ღ✿✿★。

  前段已言之ღ✿✿★,英国是当今世界上最能随机应变ღ✿✿★、十项全能的帝国主义ღ✿✿★,所以它对我们所打的三次战争的性质和方式也大有不同ღ✿✿★。

  曾两任英国首相(1868,1874—1880)的迪斯瑞理伯爵(Earl Benjamin Disraeli,1804—1881)曾有名言曰ღ✿✿★:“大英帝国无永恒敌人ღ✿✿★,亦无永恒朋友ღ✿✿★,却有永恒利益ღ✿✿★。”所以上述三次侵华之战ღ✿✿★,虽方式不同ღ✿✿★、性质各异ღ✿✿★,其为大英帝国的“永恒利益”而战则一也ღ✿✿★。

  概括地说来ღ✿✿★,中英鸦片之战ღ✿✿★,英国的目标和方式都是以它侵入印度的历史为模式的ღ✿✿★。远在1792年(乾隆五十七年)ღ✿✿★,英王乔治三世遣马戛尔尼伯爵(Earl George Macartney,1737—1806)使华时ღ✿✿★,彼即深知清军火器之落后ღ✿✿★,在军事上非英国之敌手ღ✿✿★。鸦片战前ღ✿✿★,英人非但洞悉清军之不足敌ღ✿✿★,而清政之窳劣ღ✿✿★,尤为英方所睥睨ღ✿✿★。因此纵鸦片一项之入侵ღ✿✿★,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ღ✿✿★,把中国变成“印度第二”ღ✿✿★。西方老辈汉学家阅拙作或将诬为过甚其辞ღ✿✿★。其实英人之臣服印度又岂有若何通盘计划哉?若辈只是乘势入侵ღ✿✿★,得寸进尺ღ✿✿★,终于造成既成事实罢了ღ✿✿★。其侵华也亦然ღ✿✿★。鸦片战后ღ✿✿★,则司马昭之心亦为其血浓于水的白种伙伴所共识ღ✿✿★。

  《中美望厦条约》(1844)缔结之后ღ✿✿★,第一任美国驻华公使义华业(Commissioner Alexander H. Everett)于1846年10月抵广州履新ღ✿✿★,目击英人在华之不择手段对中国主权恣意侵越ღ✿✿★,便认为英人有计划要把中国变成“第二印度”而忧心忡忡ღ✿✿★。义氏并专书呈报美国国务卿及总统ღ✿✿★,吁请华府联合欧洲其他列强尤其是法俄二国ღ✿✿★,加以制止ღ✿✿★。(义华业呈美国务院之报告原件现存美国国家档案局ღ✿✿★。于1847年4月10日ღ✿✿★,发于澳门ღ✿✿★。)其后历任美使所见皆然ღ✿✿★,唯一例外则为第五任美使伯驾(Peter Parker, 1804—1889)ღ✿✿★。

  伯驾原为美国传教士ღ✿✿★,鸦片战前即与鸦片贩有亲密往还ღ✿✿★。战后为急求深入内地自由传教ღ✿✿★,而支持英国之积极侵华政策ღ✿✿★。迨伯驾以六任美使馆代办而升为第五任公使时ღ✿✿★,竟吁请华府“占领台湾”ღ✿✿★,始为布肯南总统(James Buchanan)所撤职ღ✿✿★。

  但是英国毕竟是个有修养的帝国主义ღ✿✿★。鸦片战后不久英政府便深知独吞中国之不易ღ✿✿★。盖中国为一高度中央集权之统一大帝国ღ✿✿★,颇难分而治之如英人之御印度也ღ✿✿★。再者ღ✿✿★,鸦片战后俄ღ✿✿★、法ღ✿✿★、美诸强亦接踵而至ღ✿✿★,对弱大中国群起而蚕食之ღ✿✿★,各分一杯羹固为势所必至ღ✿✿★,而一强鲸吞则为时已晚矣ღ✿✿★。因此在“太平军”金田起义(1851)之后ღ✿✿★,英国对华政策乃有极显著之改变ღ✿✿★。

  在此期间ღ✿✿★,英人已不再做印度模式之企图ღ✿✿★。而改采联合法美两国以武力胁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之下ღ✿✿★,做沿海与内陆之全面开放ღ✿✿★。斯时法美诸强虽亦尾随英人插足东亚大陆ღ✿✿★,然其经济力量与英商相比则微乎其微ღ✿✿★。英政府如能策动列强共逼清廷做全面开放ღ✿✿★,则实收其利者ღ✿✿★,仍只是大英帝国一国而已ღ✿✿★。英国之此项邀请ღ✿✿★,美政府因疑其动机ღ✿✿★,不愿加入ღ✿✿★,而法国则欣然入彀ღ✿✿★,此即为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陷北京之全盘经纬ღ✿✿★。

  北京既陷ღ✿✿★、圆明园被烧ღ✿✿★,而清帝咸丰亦死于承德ღ✿✿★,导致宫廷政变ღ✿✿★,寡妇垂帘ღ✿✿★。清室至此对西方帝国主义已完全失去抵抗能力ღ✿✿★。对列强的予取予求ღ✿✿★,简直是百依百顺ღ✿✿★。因此清政府于天津ღ✿✿★、北京两地与列强所签诸条约ღ✿✿★,可说均是据英人所要求之条件为基础的一边倒的城下之盟ღ✿✿★。强者恣意索取ღ✿✿★,弱者俯首听命——斯即西方今日一些史家所谓促成中国加入“世界社团”ღ✿✿★、采行“条约体制”之实际经过也ღ✿✿★。

  在此“条约体制”下ღ✿✿★,清廷随后签了一连串的条约ღ✿✿★,不特把中国重要沿海港口遵命全部开放ღ✿✿★,外人在内河航行ღ✿✿★、筑路开矿ღ✿✿★、传教办学ღ✿✿★、租地居留亦一概有其条约保护ღ✿✿★。英人监督我海关ღ✿✿★、代办邮电亦均一概落实ღ✿✿★,而《中英北京条约》(1860)中最狠毒之一附款ღ✿✿★,则为“贩卖鸦片为合法贸易”ღ✿✿★。《中英南京条约》(1842)中ღ✿✿★,鸦片走私被蒙混过关ღ✿✿★,未提一字ღ✿✿★。然《中美望厦条约》(1844)ღ✿✿★,则明订鸦片为“违禁品”(contraband)ღ✿✿★,贸易为走私ღ✿✿★,美商不得参与ღ✿✿★。1858年中美天津续约ღ✿✿★,美使列卫廉(William B. Reed)原拟重续此条ღ✿✿★,然为英使额尔金(Elgin)所绐ღ✿✿★,乃将此条删除ღ✿✿★,遂使英人未费一词竟将鸦片贸易合法化矣ღ✿✿★。(见列卫廉1858年6月23日发自天津对美国国务院之23号报告ღ✿✿★。原件存于美国国家档案局ღ✿✿★。)

  既经合法化ღ✿✿★,“鸦片”这项“商品”在中国进口乃逐年增多ღ✿✿★,清季竟占全中国外贸总额60%以上ღ✿✿★;而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之运输ღ✿✿★,几乎亦由英商总揽承包ღ✿✿★。英帝国主义之对华发展ღ✿✿★,至此亦可谓登峰造极矣ღ✿✿★。

  席丰履厚ღ✿✿★,圆颅方趾ღ✿✿★,大英帝国之臣民ღ✿✿★,当时真是傲视万邦ღ✿✿★,睥睨全球ღ✿✿★。那亿万个贫穷肮脏ღ✿✿★、面黄肌瘦ღ✿✿★、愚昧无知的鸦片鬼“约翰·支那曼”(John Chinamen)ღ✿✿★,仰视豪华幽雅的上海“外滩公园”ღ✿✿★,也就不能与狗同入了ღ✿✿★。

  朋友ღ✿✿★,这便是清朝末季ღ✿✿★,以英国为轴心的“西方帝国主义”侵华之大略及其严重后果之实况ღ✿✿★。虽然当前中西汉学界尚另有说辞ღ✿✿★,但是史料俱在ღ✿✿★。等到大家都可利用相同史料来发掘历史事实时ღ✿✿★,是非终必大白ღ✿✿★。林肯总统说得好ღ✿✿★:“你可骗所有人民于一时ღ✿✿★;骗部分人民于永远ღ✿✿★;但你不能永远欺骗全体人民ღ✿✿★。”这正是公正历史家的信条ღ✿✿★。

  因此当《中英北京条约》签订之后ღ✿✿★,英人对华之愿望可说已全部达成ღ✿✿★。大英帝国虽手下留情ღ✿✿★,在政治上没有沦中国为第二印度ღ✿✿★,却取得把中国当成大英殖民地的一切经济权利ღ✿✿★。可是中国毕竟还未成为殖民地ღ✿✿★。诸强蜂拥而来ღ✿✿★,则大英帝国如何保持其在华的既得利益ღ✿✿★,怎样维持“现状”(status quo)更从而推进之ღ✿✿★,就变成其后一阶段英国对华政策的重心了ღ✿✿★。

  长线年结束“八国联军”的《辛丑条约》之签订的40年间ღ✿✿★,大英帝国随对华政策的纵深发展ღ✿✿★,竟逐渐从一个面目狰狞ღ✿✿★、吸血吮髓的母夜叉ღ✿✿★,变成一个捍卫中国“主权独立ღ✿✿★、领土完整”的强有力的保姆了ღ✿✿★。虽然在此期间它还是强夺了缅甸(1885)ღ✿✿★、“租”占了威海卫与九龙(1898)ღ✿✿★,但是较之俄ღ✿✿★、法ღ✿✿★、日之贪婪横暴ღ✿✿★,则真是“盗亦有道”了ღ✿✿★。

  英国对华政策之演变当然都是以“大英帝国的永恒利益”为出发点ღ✿✿★。但是不论进退ღ✿✿★,它都能发而中节ღ✿✿★,正如丘吉尔所说ღ✿✿★:“杀人也要杀得客客气气的嘛ღ✿✿★!”不像其他帝国主义ღ✿✿★,尤其是俄国与日本那样作风恶劣ღ✿✿★。

  再说说法国ღ✿✿★。法帝国主义在清末中国所扮演的角色ღ✿✿★,原是个百分之百的“殖民主义”者ღ✿✿★。它的模式便是瓜分后的非洲模式之延续ღ✿✿★。在19世纪的非洲ღ✿✿★,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ღ✿✿★,分别建立其殖民地ღ✿✿★。分据之后ღ✿✿★,彼此壁垒森严ღ✿✿★,互不相让ღ✿✿★、势同敌国ღ✿✿★。一旦欧洲本土有矛盾ღ✿✿★,则非洲亦矛盾随之ღ✿✿★。此即法人强占安南(1885)及广州湾(1898)之后ღ✿✿★,向广西ღ✿✿★、云贵延伸之意图也ღ✿✿★。其后德人之占领胶州湾ღ✿✿★,据青岛(1898)ღ✿✿★,以山东为“势力范围”(sphere of influence)亦属此类ღ✿✿★。

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1892—1907年俄ღ✿✿★、法ღ✿✿★、英三国亦先后签订协约ღ✿✿★,逐步形成了与侵略性的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ღ✿✿★。(油画)

  前节已言之ღ✿✿★:“欧洲扩张主义”原是人类历史在“现代阶段”(The Modern Era)的时代现象ღ✿✿★。欧洲扩张主义者之向东发展原有海陆二途ღ✿✿★。上面诸节所述原是以西葡两国做急先锋ღ✿✿★,以英美两国压阵的“海上帝国主义”ღ✿✿★;而取道陆路东侵的帝国主义ღ✿✿★,就只有俄罗斯一国了ღ✿✿★。

  以基辅(Kiev)为中心的中古时期的俄国ღ✿✿★,原是一个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ღ✿✿★,极其落后的东欧小国ღ✿✿★。1240年(南宋嘉熙四年)基辅为蒙古远征军所破ღ✿✿★,其后沦为蒙古帝国之附庸凡240年ღ✿✿★。至1480年(明成化十六年)始摆脱蒙古统治ღ✿✿★,恢复独立ღ✿✿★。然在此240年蒙古统治期中ღ✿✿★,此一原为不东不西之小国ღ✿✿★,却学到一些既东且西的统治技术ღ✿✿★。其尤要者则为蒙古治下之极权政府也ღ✿✿★。

  因此俄国恢复独立后的第一位沙皇“恐怖伊凡”(Ivan the Terrible)ღ✿✿★,即为当时世界上凶残至手刃太子的最恐怖的统治者ღ✿✿★。俄民斯时亦因久受蒙古之恐怖统治ღ✿✿★,一旦恢复独立ღ✿✿★,也就追随其恐怖的统治者ღ✿✿★,做最恐怖的扩张主义之反弹ღ✿✿★。其在西方因受阻于强有力而更开化的西欧诸强ღ✿✿★,就只有疯狂地向东推进了ღ✿✿★。斯拉夫原为东欧之一弱小民族也ღ✿✿★。孰知一旦野性爆发ღ✿✿★,不数十年竟翻过亚欧交界之乌拉山(Ural Mountains)而成为中亚与西伯利亚Siberia)之第一号煞星了ღ✿✿★。

  Siberia者原即鲜卑利亚之转音ღ✿✿★,我国西北边陲内外少数民族之故乡也ღ✿✿★。这些“少数民族”原即是一些逐水草而居ღ✿✿★,随季节迁移ღ✿✿★,每年南北转徙千余公里的游牧民族ღ✿✿★。本身虽极剽悍ღ✿✿★,若无大单于为之统一ღ✿✿★,则亦各不相属ღ✿✿★;甚至彼此忌嫉ღ✿✿★,予入侵者以可乘之机ღ✿✿★,各个击破ღ✿✿★。

  俄人东侵时ღ✿✿★,其武力虽不过数百人至数千人ღ✿✿★,然其拥有现代火器ღ✿✿★,以故“各个击破”之实力极强ღ✿✿★。而俄人扩张之时其残酷程度可能在西欧各海盗国家之上ღ✿✿★。其杀人灭族ღ✿✿★、奸掳焚掠ღ✿✿★,甚至烧烤人肉佐膳ღ✿✿★,亦时留记录ღ✿✿★,有案可稽ღ✿✿★。笔者族叔唐盛镐博士精通俄语ღ✿✿★,彼自俄国革命后所公开之沙俄档案中ღ✿✿★,翻阅有关史料ღ✿✿★,读之真骇人听闻ღ✿✿★,不堪想象ღ✿✿★。所以沙俄东侵百余年ღ✿✿★,鲜卑利亚真被它杀成一片血海ღ✿✿★!所幸于17ღ✿✿★、18世纪时ღ✿✿★,中国清室崛起ღ✿✿★,而康雍乾三朝(1662—1795)本身固亦为一强大之陆上帝国主义也ღ✿✿★。

  以故于17世纪之末ღ✿✿★,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之西麓时ღ✿✿★,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ღ✿✿★。一战之下ღ✿✿★,俄军挫败ღ✿✿★,乃有中俄《尼布楚条约》(清康熙二十八年ღ✿✿★,公元1689)之签订ღ✿✿★。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ღ✿✿★,划疆而治ღ✿✿★。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大段落ღ✿✿★,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ღ✿✿★。直至1860年(咸丰十年)ღ✿✿★,英法联军攻破北京ღ✿✿★,俄人乃撕掉《尼布楚条约》ღ✿✿★,进占我东北ღ✿✿★,强据我海参崴ღ✿✿★,改名俄属“镇东港”(俄语Vladivostokღ✿✿★,即镇东二字之组合也)ღ✿✿★,从此为患北方ღ✿✿★,至今未已ღ✿✿★。

  然俄国自沙俄迄苏俄俱为生产落后之国家ღ✿✿★,在清朝时与中国贸易ღ✿✿★,除大量皮毛之外ღ✿✿★,亦无太多进口货物ღ✿✿★,故其对华贸易兴趣不大ღ✿✿★,而所重者领土也ღ✿✿★。所以俄帝于晚清末叶为一单纯的土地帝国主义(territorial imperialism)ღ✿✿★,较之英国之十项全能ღ✿✿★,逊色多矣ღ✿✿★。但是在英法联军之役时ღ✿✿★,彼竟能趁火打劫ღ✿✿★,不费一弹而尽占我东北ღ✿✿★,并及外兴安岭以东之整个西伯利亚ღ✿✿★,且乘势穿越白令海峡而尽占阿拉斯加(Alaska)ღ✿✿★,与自加拿大东来之大英帝国主义短兵相接ღ✿✿★。俄人自知不能守ღ✿✿★,乃贿通美国参众两院ღ✿✿★,以720万美元之廉价(约五美分一顷)售与内战后之美国ღ✿✿★,然其以非法武力强占我之东北全境却寸土不还ღ✿✿★。

  余读咸同两朝之《筹办夷务始末》ღ✿✿★,见清朝疆吏向北京朝廷之告急文书ღ✿✿★,纵在英法联军推向北京炮声正浓之时ღ✿✿★,其篇章亦以来自盛京(今沈阳)为最ღ✿✿★,足见俄帝趁火打劫之急切也ღ✿✿★。

  俄国对华疆土之兼并ღ✿✿★,自彼得大帝(Peter the Greatღ✿✿★,统治俄罗斯43年ღ✿✿★,1682—1725)至史达林(统治苏俄30年ღ✿✿★,1924—1953)ღ✿✿★,初无稍变ღ✿✿★。东起海参崴ღ✿✿★、西迄伊犁ღ✿✿★,两国疆界绵长5000英里ღ✿✿★,俄人总是虎视眈眈ღ✿✿★,伺隙而动ღ✿✿★。其志在兼并整个满蒙与新疆ღ✿✿★,证据斑斑ღ✿✿★。我国近代史家每举唐努乌梁海ღ✿✿★、江东六十四屯ღ✿✿★,与伊犁等小区为例ღ✿✿★,真是小看了北部邻家ღ✿✿★。北邻之大志固在中国长城以北之整个满蒙与新疆也ღ✿✿★。

  此种帝俄对中国之侵略远景ღ✿✿★,受祸最大者固为大清帝国ღ✿✿★,然清廷至此如能保住北京禁城ღ✿✿★,已属难能ღ✿✿★,对边疆ღ✿✿★、藩属也就顾不得许多了ღ✿✿★。俄帝窥边ღ✿✿★,清室无能ღ✿✿★,乃鼓励了东邻日本之入寇ღ✿✿★。

  日本在近代东方之崛起ღ✿✿★,是历史上一个奇迹ღ✿✿★。其崛起后竟能踵随欧美诸强侵掠中国ღ✿✿★,成为第一个ღ✿✿★,也是唯一的一个黄色帝国主义ღ✿✿★,而其凶残则较诸白色帝国尤有过之ღ✿✿★,此理殊不易解ღ✿✿★。

  再者ღ✿✿★,日本文明原为大陆上汉族文化向外扩展之边缘ღ✿✿★,而此边缘文化于近百年中竟能反噬其母体ღ✿✿★,其母体文明又表现得若斯之颟顸不可救ღ✿✿★,则尤使史家茫然也ღ✿✿★。

  胡为乎而然呢?在诸多解说中或以社会形态说较为可信ღ✿✿★,且为读者试释之ღ✿✿★。盖古日本文明原甚落后ღ✿✿★,隋唐以后ღ✿✿★,僧侣学子群访长安ღ✿✿★,日本社会制度才开始汉化ღ✿✿★。然汉唐文物典章如中央集权文官制ღ✿✿★、考试制度ღ✿✿★、征兵制度ღ✿✿★、家族制度……均未必适合岛居小国ღ✿✿★,日久变质乃与中土原制各行其是ღ✿✿★。如中国之文官制ღ✿✿★、征兵制ღ✿✿★,原均为代替世袭制而设计者ღ✿✿★,日本试行之ღ✿✿★,中央集权未成型ღ✿✿★,反而助长诸侯世袭ღ✿✿★,军人职业化ღ✿✿★,从而架空了中央ღ✿✿★,所谓藩幕是也ღ✿✿★。说者以日本明治维新前之社会结构ღ✿✿★,实与西欧封建末期之社会结构极为相似ღ✿✿★;而此一相同之结构则为欧洲“产业革命”(Industrial Revolution)之温床也ღ✿✿★。

  日本既有此温床ღ✿✿★,蓄势待发ღ✿✿★,因此一经与西欧接触ღ✿✿★,符节相合ღ✿✿★,一个东方产业革命乃应运而生矣ღ✿✿★。此一“欧罗巴社会结构”说ღ✿✿★,颇能道其契机ღ✿✿★,故为读者述之ღ✿✿★。至于我国传统社会之结构则为单纯的“亚洲式社会”(Asiatic society)ღ✿✿★,故与欧式经济发展ღ✿✿★,殊嫌凿枘不投ღ✿✿★。

  日本既以社会形态之偶合ღ✿✿★,益之以明治时代之开国精神ღ✿✿★,心物两健ღ✿✿★,不旋踵乃崛起为侵华最后起之帝国主义矣ღ✿✿★。甲午中日之战(1894—1895)后ღ✿✿★,割我台湾ღ✿✿★,奴役朝鲜ღ✿✿★,进窥南满ღ✿✿★,中国之外患遂益形复杂ღ✿✿★,而英国在东亚大陆上之“维持现状”政策ღ✿✿★,也就更难“维持”了ღ✿✿★。

  我们如把清朝末季英国对华政策再稍作回溯ღ✿✿★,便知英国这一“纵深发展”的政策ღ✿✿★,盖有三个不同性质的阶段ღ✿✿★。(不像俄日两国的侵华政策ღ✿✿★,前后不变ღ✿✿★,一竿到底也ღ✿✿★。)

  其第一阶段便是统治印度之后ღ✿✿★,乃把中国看作印度第二ღ✿✿★。此一阶段之发展ღ✿✿★,以1842年《南京条约》之签订及其后数年为巅峰ღ✿✿★。在此阶段中ღ✿✿★,英国对美ღ✿✿★、法ღ✿✿★、俄诸强均嫉视殊甚ღ✿✿★,而其他列强亦以牙还牙ღ✿✿★,视其为公敌ღ✿✿★。此亦欧洲纠纷在亚洲之余绪也ღ✿✿★。

  第二阶段则自1856年“亚罗船事件”(The Arrow Incident)ღ✿✿★,掀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始ღ✿✿★,直到1898年义和拳之蠢动而告终ღ✿✿★。在此40余年中ღ✿✿★,英国在华与诸列强之关系则为政治妥协ღ✿✿★、经济领先ღ✿✿★,甚或独占(如鸦片ღ✿✿★、如航运)ღ✿✿★。以故在此阶段中“维持现状”实为英国对华政策之中心思想ღ✿✿★。然此一思想至1898年终成泡影ღ✿✿★。盖此时大清帝国“气数已尽”上海女mღ✿✿★,举国瘫痪ღ✿✿★、振作无力ღ✿✿★,而欧美诸强之扩张主义却如日中天ღ✿✿★。——原本隔洋观火的美国ღ✿✿★,竟于此年无意中击败西班牙而取得了菲律宾ღ✿✿★,一夕之间竟也变成远东的贪婪一霸ღ✿✿★。巧的是笔者那位欢喜搞“以夷制夷”的贵同乡李鸿章ღ✿✿★,秘密与沙俄勾结以抗日本ღ✿✿★,亦于此年把旅顺ღ✿✿★、大连两港租给了俄国ღ✿✿★。俄帝得此两港囊括了满蒙ღ✿✿★,便野心勃勃地把长城以北的中国领土宣布为俄国的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,不容他国染指了ღ✿✿★。俄国此举侵犯中国主权问题不大ღ✿✿★,可是它也侵犯了英国的经济利益ღ✿✿★,弄得英国在中国长城以北路不能修ღ✿✿★、矿不能采ღ✿✿★、鸦片也不能卖ღ✿✿★,损失不赀ღ✿✿★,那就兹事体大了bifa·必发(唯一)ღ✿✿★。

  更巧的则是我们一向好勇斗狠ღ✿✿★,以“响马”闻名全国的山东老乡ღ✿✿★,也于这时打毁了一座德国教堂ღ✿✿★。好个借口ღ✿✿★,德国一下便冲入胶州湾ღ✿✿★,占领了青岛ღ✿✿★,宣布山东省为德国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。德法邻居ღ✿✿★,法国岂肯后人ღ✿✿★,也一下霸占了广州湾ღ✿✿★,西南中国也就变成法国的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。福建面临台湾ღ✿✿★,日本也就当仁不让了ღ✿✿★。

  这样一来ღ✿✿★,原以整个中国为其“势力范围”的英国ღ✿✿★,不免慌了手脚ღ✿✿★。它赶紧占了九龙ღ✿✿★,以巩固其香港老巢ღ✿✿★,再一步便拿下威海卫以对抗沙俄ღ✿✿★。但是威海卫在德国“势力范围”之内ღ✿✿★,为联德防俄ღ✿✿★,它又不敢冒犯德国ღ✿✿★,否认其在山东的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。它自己也想宣布长江流域为“英国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,但是长江流域早已华洋杂居ღ✿✿★,有范无围ღ✿✿★,并且比起中国全境也范围太小ღ✿✿★,损失太大ღ✿✿★,心有不甘ღ✿✿★。所以1898年的英国真惶惶如丧家之犬ღ✿✿★,不知如何是好ღ✿✿★。最后忽然灵机一动ღ✿✿★,找出个办法ღ✿✿★,便是干脆不承认“势力范围”这一概念的存在ღ✿✿★。但是它自己“势力范围”之内的利益ღ✿✿★,又不容他人侵犯ღ✿✿★。矛盾重重如何是好呢?幸好英国政客都有优良的“巴厘满训练”(Parlamentarian training)ღ✿✿★,长于言辞ღ✿✿★,精于辩论ღ✿✿★。因此殖民大臣张伯伦(Joseph Chamberlain)乃有其面不红耳不赤ღ✿✿★,一针见血的精擘之论ღ✿✿★,曰ღ✿✿★:“势力范围ღ✿✿★,从未承认ღ✿✿★;利益范围ღ✿✿★,从未否认ღ✿✿★。”(Sphere of influence, we have never admitted; sphere of interest, we have never denied.)

  因此bifa·必发(唯一)ღ✿✿★,英国为维持自己的“利益范围”ღ✿✿★,则必须打破其他列强的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。这一原则既定ღ✿✿★,长于辞令的政客乃把它取个名字叫作“门户开放政策”(Open Door Policy)ღ✿✿★。所以90年前英美两国在中国所搞的“门户开放”和邓小平所搞的“门户开放”ღ✿✿★,就大异其趣了ღ✿✿★。邓的门户开放是来个开门请客ღ✿✿★,迎接外资外援ღ✿✿★。而90年前的门户开放ღ✿✿★,则几乎与中国政府无关ღ✿✿★。中国想管ღ✿✿★,洋人也不理会ღ✿✿★。他们的门户开放是不许侵华的各帝国主义在中国划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,搞非洲式的瓜分运动ღ✿✿★,所以中国在此均势条件下ღ✿✿★,也不无小惠ღ✿✿★,至少可免于做真正的殖民地ღ✿✿★。

  可是英国当时要提出“门户开放”ღ✿✿★,多少有点心虚脸红ღ✿✿★。心虚者ღ✿✿★,它对它自己在华的殖民地如香港ღ✿✿★、九龙ღ✿✿★,在华的“势力范围”如西藏ღ✿✿★,开放不开放呢?脸红者ღ✿✿★,设英国主动送出《门户开放照会》(Open Door Notes)ღ✿✿★,收文者如此反问ღ✿✿★,脸红否耶?ღ✿✿★!

  所以“门户开放”这个世界近代史上有名的故事ღ✿✿★,其发动者实为英国ღ✿✿★,而英国政客不愿ღ✿✿★,也无此厚脸皮执行之ღ✿✿★,这样他就想打老美的主意了ღ✿✿★。美国外交家自开国以来便一直是志大言夸ღ✿✿★、行动敏捷ღ✿✿★、满腹理想而从不老谋深算ღ✿✿★。加以此时美国在华也没有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,更可不负责任ღ✿✿★,放言高论ღ✿✿★。因此一经伦敦策动ღ✿✿★,麦金莱总统(President William McKinley)与国务卿海约翰(John M. Hay,1838—1905)便欣然同意ღ✿✿★,并一肩扛过ღ✿✿★。自此这项英国对华政策就变成美国的对华政策了ღ✿✿★。它为英国利益服务而英国还要装模作样ღ✿✿★,对这项“美国政策”吞吞吐吐地做有条件之保留呢ღ✿✿★!笔者走笔至此ღ✿✿★,不禁喟然有感ღ✿✿★。我想中国的外交家ღ✿✿★,真要多读点英国史ღ✿✿★,才配上台来打点国际麻将啊ღ✿✿★!

  海约翰自承担了“门户开放”这宗天降大任ღ✿✿★,他便认真地草拟了一篇《门户开放照会》ღ✿✿★,于1899年正式有技巧地先后分送各列强ღ✿✿★。这照会强调三项要点ღ✿✿★:一ღ✿✿★、中国领土完整(territorial integrity)ღ✿✿★;二ღ✿✿★、主权独立(state sovereignty)ღ✿✿★;三ღ✿✿★、列强利益均沾(equal opportunity)ღ✿✿★。这项照会发出去之后ღ✿✿★,有关列强不久也就批准了ღ✿✿★,或有条件地批准了ღ✿✿★,而使此一历史事件永垂后世ღ✿✿★,虽然它并没有正面解决任何问题ღ✿✿★。原因是建议人却也是违议人(如英国)ღ✿✿★,执法者竟也是犯法者(如美国)ღ✿✿★。英美尚且如此ღ✿✿★,其他列强的口是心非就更无论矣ღ✿✿★。

  美国为什么要执法犯法呢?盖海约翰承担大任之初ღ✿✿★,只知道美国本身在中国并无“势力范围”ღ✿✿★,所以心雄嘴硬也ღ✿✿★。但海氏初未想到ღ✿✿★,在美国占领菲律宾之后ღ✿✿★,自己也变成肮脏自私的帝国主义之一了ღ✿✿★。他如以门户开放三原则为借口ღ✿✿★,不许那后起之秀ღ✿✿★,雄心勃勃的日本向朝鲜和南满侵略ღ✿✿★,则日本小鬼就要南下马尼拉了ღ✿✿★。言念及此不觉涔涔汗下ღ✿✿★。为着保护菲律宾ღ✿✿★,白宫主人把心一横乃与日本再签两造密约ღ✿✿★,便把整个门户开放运动出卖了上海女mღ✿✿★。因此虽然这位“门户开放”先生在历史上大名鼎鼎ღ✿✿★,但是此事自始至终只是一场闹剧而已ღ✿✿★,未成气候ღ✿✿★。

  再加上一个昏聩无知的叶赫那拉老太太ღ✿✿★,在此紧要关头ღ✿✿★,幽囚了儿皇帝之外ღ✿✿★,又搞出一幕更荒唐的闹剧ღ✿✿★,什么“刀枪不入”“扶清灭洋”的义和团ღ✿✿★,事态就更不堪设想了ღ✿✿★。四年之后ღ✿✿★,日俄两个帝国主义竟集重兵数十万ღ✿✿★,在我东北大打起“日俄战争”来ღ✿✿★。这一打则什么“领土完整”“主权独立”“利益均沾”ღ✿✿★,便啥也没有了ღ✿✿★,门户开放主义也就寿终正寝了ღ✿✿★。

  不过天下事总是有其两面性的ღ✿✿★。门户开放虽然失败了ღ✿✿★,却反映出一个列强“均势”(balance of power)的局面ღ✿✿★。任何强权ღ✿✿★,在诸强相互牵制之下为非作歹ღ✿✿★,都要三思而后行ღ✿✿★。清朝政权就仰仗这点均势ღ✿✿★,又多活了十年ღ✿✿★。否则ღ✿✿★,如中国真的被列强瓜分了ღ✿✿★,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也就搞不起来了ღ✿✿★!【1990年6月23日脱稿于台北“中央”图书馆】bifa88官网7790cnm必发集团ღ✿✿★。bf88必全站登入ღ✿✿★,88BIFAAPP官网ღ✿✿★,必发bf88官网ღ✿✿★。bifaVIP认证必发·bifaღ✿✿★。